HoliLife 辨識健康恢復期、自主症狀評估



自主症狀評估

通常一位醫生在三小時內要看五十位病人,每位病患平均只分得3.6分鐘。這麼短的時間內,醫生要聽病人陳述、做診斷、解說病情、寫病歷、開處方,出錯在所難免。能夠操之在己的部份,就只剩如何有效的描述症狀。

由於用講的比較慢也比較沒組織,因此建議用寫的。寫什麼呢?包括底下三大部份:

一、症狀描述。


包含部位、程度、持續時間及對生活或工作的影響等

二、發生頻率。


可依次/天、天/週或x/10次,看何者較合適。

一般人在症狀描述傾向二分法:有/沒有、痛/不痛,而往往忽略評估發生的頻率。發生頻率的連續性變化才是症狀的最自然發展過程,也是療法能否成為治本方案的重要指標。

三、好發狀況。


一方面提供醫護專業人員診斷之用,另一方面當療法進行到一定時候,只要評估好發狀況出現時,症狀有否較和緩、減少或甚至不發生,即可知道該療法是否可以治本。


辨識健康恢復期


辨識健康的恢復過程已經來到哪一個階段,方便自己做適當的因應:

1. 等待好轉期:等待身體康復的起始期。

2. 快速恢復期:症狀改善速度與程度快又明顯。

3. 和緩鞏固期:此期目的為鞏固改善成果,雖改善速度較緩,但若任意中斷,既有改善成果將不易確保。

4. 飽和維持期:飽和維持期:此期來到一個方案能夠改善的頂點,必須換不同方案或停一下,以便辨識療效的頂點可維持多久。


辨識健康恢復的不同期別,有助於療程中階段性控管指標的設定,譬如:等待好轉的時間最長為多久;若看不到好轉現象,最多容許調整幾次方案;最長多久不再進步,就表示已達療效的飽和狀態,就是使用再久也將不再進步;、、、等等。

雖然各階段長短及最終療效會因治療方案、病症及患者的能量感傳特性而有不同,但這些控管指標將可提供患者具體可行的實證性自主健康管理作為,而有利於醫病雙方良性溝通與互信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子午流注 養生法 | 轉

一個講經絡,一個講器官 | 轉

HoloLife 標靶共振效應